月薪3万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招来的?

[万达电商的案例]

2015年6月,一篇《万达电商CEO董策离职内幕 或是因为非凡网进度缓慢》掀开了万达电商非凡网的尴尬面纱和不那么意外的内情,也给创业“大玩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时作者表示,从万达内部人士得到的答案是:年薪600万的董策在万达电商CEO职位上将近15个月的工作,在PPT演示方面做得美轮美奂,但实际的系统开发和业务都进展缓慢。

而8个月后,新的故事又变成了《看到万达800万招聘CEO忍不住写点什么》,如今又一年过去了,连非凡网的新闻都看不到了。

月薪3万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招来的?0

如果600万的年薪招不来一个满意的CEO的话,800万年薪就可以了吗?怎么看,看上去都像是一场闹剧。

[百万年薪CTO是怎么开始的?]

我们开篇谈及万达600万年薪CEO,绝非随意,如果你不能想象,百万年薪的CTO是怎么来的,你又怎么能明白3万月薪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来的呢?

那么现在,你依稀明白了吗。。。

简单提示:往王健林的角度看,您老要做的是万亿级的生意,你的CEO只有百万年薪您真的放心吗!你CEO600万年薪,怎么好意思只给CTO定50万年薪呢?怎么说也得300万吧!

当然,市场上的“超级玩家”并不多,更多的故事是,“大玩家”们更加热衷的是50~100万跪求靠谱CTO。言辞切切,恨心昭昭,三顾茅庐之心不输刘备求凤雏,生动感人,自以为几可流芳千古!

毕竟,咱们要做的可是大生意!

问题是,太多人只知道自己要找的是CTO,感觉很厉害,至于为什么需要一个CTO,需要他干嘛,他究竟哪里厉害,就语焉不详了。

要 知道,刘备在去卧龙岗之前,经历了起兵二十年屡战屡败,后尝试拜第一代军师徐庶,才有了面对曹操的第一场大胜,感动落泪,方知军师文臣之利害。如没有这些 过程积累,纵然20年前就遇见卧龙,也不过是路人甲擦肩,他既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人区别多大,也不知道用什么代价去用,该在什么地方用。三国那么多州郡诸 侯,人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大生意,又何曾有人没有过军师呢?

月薪3万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招来的?1

常 言道:“只有知道原因,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如果我问你,你的CTO有多少是年薪20万的人所不具备的,你语焉不详,只能拿一些诸如知名互联网公司资 深资历、领域丰富的经验这些虚词来描述的时候,基本上你自己就不靠谱,你身体力行的就不是实事求是,你招来的CTO怎么会实事求是呢?

年薪百万的CTO是怎么来的?

答案无非有二,第一种因素很复杂,做的是大生意。

月薪3万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招来的?2

第二种因素很简单,因为不懂,所以被骗。通常是兼而有之。

实际上,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恰恰正是3万月薪菜鸡程序员的由来!

[身边的30万年薪的程序员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 有一个大学朋友,毕业后五年里一直不去工作,也不知道适合干什么工作好,传统的那些工作又累又没钱,2000块钱嫌你干不好的工作机会满大街都是,终日网 游,靠另一个同学接济,到14年选择了培训搞android开发,成功开始了神奇的逆袭之路,第一份实习工作3000元月薪,干了三个月跳出去变成 7000,又三个月跳出去,利用“年龄优势”虚构自己2年的开发经验,薪资成功涨到1万5,今年又跳到一家做SaaS服务的新公司,做了android组 的backup,年薪已经接近30万了。

不可谓不是人生赢家,春风得意。

经过闲聊,我发现,这其实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完全得益于一场高薪击鼓传花游戏,甚至,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具备相当的主流旋律性质。

首 先,这家做saas服务的公司创始人是国内曾经NO3的电商平台的创始人,跟小创业公司不同的是,他们的套路如下,首先融资过亿,招聘数百人的开发团队。 然后,服务的大客户来了,从开发到运营全线承包,忽悠的好(操作的好?),数千万的服务合同来了,项目开发500万,之后1年1千万的运营运维预算。

OMG,天价,什么情况,这必须要PK下!

每一个高价的服务,每一个高薪的人,都一定要为自己的高价高薪辩护,语焉不详的东西可以唬住外行,但面对懂的人,最怕的是根据案例不停往下进行逻辑PK。

你 能想象一个我们一个月成本不过6万的最小化整建制团队(IOS+android+PHP+PM+UI),只需要2个月可以完成的APP,这家公司要多少人 来替客户开发吗?Android组5个人,IOS组5个人,服务端java20人,HTML5再来8个人,产品经理超过10个人,还有项目经理设计师测 试。。。。。。总之,“咱”大约有60人投入进去了。

换而言之是,年薪30万的朋友,只不过是android组的1/5成本。。。。。。这么掐指算下来,500万开发费用是不贵啊,根本木有利润好不好。

我当场看了他参与开发的APP,只能说简单的令人发指,丑得心痛,来吧,别废话了,PK吧。

甲:这么简单的APP?就两块业务:商城一块,资讯算是一块,其他,没有了吧,给我们不会超过2个月。

乙:简单?APP几百个的界面好吧。

甲:你这个能数出几百个界面我看看。。。。

乙:别的不说,你看[我的]这里,这里入口多少个?差不多二十个吧,你看这里,[未付款]、[待发货]。。。。。。这里,[我的分销],至少几十个吧。。。。。

甲: 三级分销,都是后端和H5的事,跟你android什么关系。。。。。。OK,就算是原生开发,你能有几个页面,业务逻辑都是后端的事,跟你没什么关系 吧。。。。。。[未付款]、[待发货]、[已发货],[待评价]、[全部订单]。。。。。。不就是一个页面,你他妈这些都给我算一遍页面?。。。。。。别 跟我说页面了,咱只说业务,你注册登录跟个人资料算一个业务吧,你资讯算一块业务,你商城这里无非是商品商店订单支付,比较常规,能大到哪里 去。。。。。。

乙方:那按你这么说,都很简单了,大团队做出来的东西跟小外包肯定不一样,安全性、稳定性各种都非常严格,电商涉及钱的事,用HTTPS的。。。。。。

甲:HTTPS很难配置吗?我们给客户也用HTTPS,从0开始学的,就2天时间!你别讲安全性、稳定性这些虚的东西,你具体多走了哪几步嘛。。。。。。

乙方:哎,算了,不聊这些,没什么意思。

这 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一方是只有7个人的小外包公司的负责人,兼销售、兼产品、兼设计、兼项目、兼编辑,年薪不过20万,一方是年薪30万正规公司的 android程序员。很显然,由于知根知底,配上如此弱的案例,在前者眼中,后者肯定不能称之为骨干程序员,跟这个薪资相匹配。如果说,后者所说都属实 的话,必须要花这么多人才能把一件事做好,那这个团队的整体实力得他妈多差才行。

[10倍的人力成本现象为什么竟是合理存在]

这样的公司并非孤立存在,恰恰相反,是普遍存在。

2015年,我曾经去见过一个电商客户,上半年拿到了A轮融资,携程出来的技术经理做CTO,技术团队30多人,8个月上线1个支付功能没搞定,BUG层出,客户着急了,联系外包来了。

那 一次沟通给我最大的震惊并不是30人的团队8个月上线不了一个支付,也不是有这么大的一个技术团队,居然还会想到外包!而是随后的闲聊中得知当时APP的 用户经过长达一年的沉淀,有2千多了(请注意,不是活跃,更不是同时在线,是注册用户,竟然有一2K多了,好多啊!!!)

而过去的一年里也面试过多位来自于这类公司的工程师,发现它们的组织架构都是惊人相似的经典:

1、CTO

2、android组长+backup+3成员

3、IOS类似

4、服务端类似

5、设计组类似

6、产品组类似

7、前端组类似

8、测试组类似

我在一家上市公司简短停留的情况所看到的情况也有点类似。技术部门总是按角色拆分小组,而不是按项目,力行leader制度而非队长制度。

这种组织架构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大致如下:

1、树大根深,通过兵种横向拆分把整个团队的沟通成本拔得很高,主要是建立相互制衡,有利于掌控团队。//规避个人风险

2、把一个人可以轻松干的事拆成四五个人来做,避免中坚人员离职所引起的断档风险。//规避公司风险

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公司为此付出了小创业公司10倍的人力成本,整整10倍。

[那么,3万月薪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来的?]

就这个行业的竞争成本而言,3万月薪的确不高,但大部分项目的大部分阶段,其实没有产生用户价值,根本到不了商业竞争阶段,都是烧钱赚吆喝。从劳务生态的角度,这个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薪资低得让你想象不到,他们奋斗几十年,成长的最高级待遇,也没有超过互联网行业的起薪。

即使是同行业,这也高了太多了,我曾经在一家叫优*的外包公司呆过,离开后我才知道,他们40个人里最厉害的程序员,月薪只有9K。

小公司毕竟占多数,由此去看,怕是愿不止10倍的成本飙升!

以我身体力行了一整年并且稳定至今的最小化团队,月人力成本控制在6万(没有坏单),当然有点依赖个人和运气,未必具有强复制性。如果我们按照类似的架构来推行,即使以我们的用人薪资水平控制,也需要60万的月成本。

而实际的情况的是,这些公司的菜鸡程序员却是我们薪水的2倍。最终,公司为这类技术团队买单的成本一定超过10倍!

您说您用户量级大是应该的,您如果只有区区不足十万注册用户,数千的活跃用户,上百的同时在线,这样去搞,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真的会有价值感吗?

很显然,这种架构的人才冗余太高了!

另一方面,从财务的角度看,如果这种架构导致了人力成本10倍提升,至少要想办法降低单个的用人成本。但是,为什么这些菜鸡程序员的工资,反而更高了?难道CEO不懂,CTO也不懂吗?

真正的答案,正如前文所说:一个高薪击鼓传花的游戏,其背后的答案一般有二,第二种因素很简单,因为不懂,所以被骗。而第一种因素很复杂,咱做的是大生意,总归要有调调,比如必须要来自知名互联网公司,成本不高,服务费如何高。

众 所周知,之前大量的土豪创业者张口闭口都是高薪挖腾讯阿里的技术来做CTO,第一个症结所在,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公司因为业务稳定不差钱,给出了远远超出了 小公司水平的薪资,年薪30~50万相当多的人能够拿到。当我一个腾讯的员工放弃50万的稳定收入和职业风险来给你做CTO,总归100万不到也不能差太 多吧。

名企本身就已经溢价,这种二次溢价本身就是这个高成本游戏开端的根源。

随 后,高薪击鼓传花上演了。首先,我作为一个CTO,拿100万年薪,我的手下不可能都是十几万年薪吧,这我他妈得多尴尬,继续挖这些类似名企背景的人,怎 么说也要设置2个60万年薪的下属出来,我擦,新来的这个家伙,你好意思你手下都十几万年薪,你一个人60万年薪?那不行,还得有四五个30万年薪的,你 们下面再来一批20万年薪的!

恩,现在不错了,这个组织架构有4大明显优点:

1、有自然的美感,从薪酬结构上从上到下就有一种平衡感。

2、稳定性,各级都有制衡,并且各有斩获,皆大欢喜。

3、安全,基本能规避整个公司内部离职所造成的技术断档风险。

4、有调,还可以让CEO到外面去秀:您看,这么多人,我公司实力雄厚吧!

这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隔行如隔山,但无论哪一行,面上套路迷宫造得深不可测。君不见那些干中介销售的,话术培训覆盖从你进门的那一刻直至game over,君不见那些个金融皮包公司,有多少租的是高端写字楼整层700平米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十个人的员工,找了一大堆还没毕业的实习生充数。

对外行说起来个个风生水起,头头是道,难啊苦逼啊,而最怕的是实事求是的较真。

这个故事难道只是解释了高薪的由来,却没有解释拿着高薪的菜鸡程序员的由来吗?非也。

任何一个稳定的团队结构,一定是遵循28理论的,有一个实验,把80%不正直的人从团队中清楚,余下20%的人缺乏了结构性稳定,很快又有80%的人变成不正直。

想想,如果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都他妈的是技术精英,3天就把事做完了,您能告诉我怎么绞尽脑汁给大家找活嘛!

[更稳健的技术团队建设应该跟业务阶段相匹配]

当我们试图讨论,这种成本付出是否算是合理存在时,我们真正想要问出的结论是,这里面那些成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哪些做法是应该保持的。若是直接一棍子打死,就跟韩寒的文风无二,无非是情绪力量的操控了。

依然是那句老话:“只有知道原因,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对于这种经典的技术团队架构,你可能很自然会好奇,同一个岗位,这么多人做一个人可以做的事,工作是怎么拆分的?

一般可能如下:

1、横向拆分。比如说一个APP主要包含了账号(注册登录个人资料相关)、资讯、商城(商品商铺订单支付)三大块业务,三个IOS工程师各做一块,分工明确。这种拆分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无限往下细分。

2、Code Review。相互之间审核代码,或者让这个组长、backup来做审核,既提升了代码质量问题,也解决了管理问题,顺带提升了监守自盗的成本。

必须要肯定的是,横向拆分是产品大了之后技术团队的必然归属,到了微信这个量级,哪怕是一个红包功能,估计都会有几十个人负责,其次,每一行代码都会有N人审核。假如没有代码检查,那就失去了对工程师和用户体验的监督屏障,怎么能创造这么好的体验。

但,这种合理性的程度其实取决于产品的阶段,并不合适于资金紧张终日命悬一线的创业初期,人力成本大、跨部门沟通成本大、灵活性差,创业氛围差,这也是《再也不敢挖BAT的技术来做CTO了》的根本原因。

了 解了这种组织架构的运作原理,抛开由此导致的灵活性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从财务的角度,不合理的根源在于冗余过高,5倍冗余裁掉一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创业初期,如果真的想要做得正规一点,相对最小化执行,人员上增加1~2倍冗余、时间上再增加1~2倍冗余,总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5倍以内,敏捷而不失规 范,足够了。

怎么做呢?

注重code review的目标而不是管理形式,让代码的设计和开发相分离,一个人负责代码的设计和审查,另一个人负责写。他们之间未必要是固定的leader关系, 可以根据实际质量轮流来扮演队长式的角色,如此,每一份代码都至少有2~3个人较为熟悉,而开发过程中的文档、思路会更加详细,也可以有效降低个人的日常 负载,负载高峰时如必要也可以横向分工。

[凛冬来了,这场击鼓传花的高薪游戏正在面临崩盘]

隔着大西洋,雪诺在《权力的游戏》里反复警告,Winter Is Coming,这绝非危言耸听!

HR和老板娘这两大黑面职业最喜欢说一句话:“离开了团队,你什么都不是!”

金融这一忽悠从业者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今天大盘强势上涨!”

而企业家愤慨的是:“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说到底,互联网高薪击鼓传花的游戏,得益于整个互联网大盘的持续强势上涨,其本质是人因势得利。抛开沟通能力、技术实力等各种各样的个人因素,决定整个程序员团体薪资水平的,正是创业大盘的趋势。

自去年10月以来,很多人感觉到了融资环境变冷,到今年,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如果一个创业领域也有生命周期之谈的话,APP、公众号这两大创业领域整体的生命周期经过早期的开发时代、中期的产品时代,已经进入到了推广时代。主要特征如下:

1、 APP的推广成本大幅上升,可能是指数上升。所有跟我身边朋友有一定关系融到钱的创业公司,都面临钱快烧完而用户却寸步难行的情况!虽然我交际窄,但 100%这个解释不过去。在12年以前,这个时候找对开发人才都算是瓶颈,你随便做个APP,都是用户,到14年,你做的时候,一天100自然下载少不 了,这几年里拼的是产品能力,而如今,你产品再好,疯狂花钱,也不见几个用户到来。

2、整个应用生态逐渐朝天下一统演进,虽然说大平台之间 在各个领域拼杀的厉害,但趋势正在进一步集中,中型的平台压力越来越大。于此同时,用户生态从操作系统级别进一步向APP级别推进,注意下过去今日头条领 军八国联军追赶的内容生态,依托微信的小程序公测的狂热等等现象。

APP还是那个APP,公众号还是那个公众号,但已经疲软,整个应用生态层面的基因变了,用户基因也变了。

(二)、投资机会和工作机会急剧变少。

在我还没有接触开发外包领域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很LOW的业务,当我深入其中之后,看到它的确是一个很LOW的业务。但是我发现,除了LOW之外,软件开发外包还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观测站!

(1)当一个人开始互联网创业的时候,他只有两个选择:

----选择外包

----自建团队!

所以,外包和新的工作机会几乎是完全同步波动的!大量的外包活不下去了,您觉得工作机会可能增加吗?

(2) 外包的上游是天使投资和创业者的产品创意,下游是运营推广和融资。在外包过程中,你能接触各种各样的创业,有的让你沉默无语,有人令你拍案叫绝,你能快速 广泛的吸收思想,学到东西!而后你能了解到很多数据,也正是这些数据,让我和我的合伙人感到无力。据外包控成本、闲时自产自营、谋长远观变化、以争天下的 大志付诸流水,说好听点,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说不好听点,马谡败街亭,纸上谈兵,既不知天下大势,也不懂兵无常势。

(3)与大盘的跳水相反,人才供应量却在持续涌入,让整个供求生态恶化。传统行业的不景气,让越来越多的人往这边转。

在 2014年,android和IOS很容易拿到高薪,UI设计都是三个月一次的任性跳槽,2015年,对移动端人才来说还是一个可以任性跳槽涨薪的好时 期,而到了2016年,据传android、IOS人才超过了需求量的500%(怎么会突然达到500%?裁员也是涌入啊)

月薪3万的菜鸡程序员是怎么招来的?3

附图的裁员数据是从网上截的,不似虚言,据身边一朋友透露,公司裁员一半,幸亏自己没有被裁,多位同事辞职后有的求职一个月竟连面试机会都得不到。

那真是,因势得利,也因势躺枪,埋头做事的人哪,哪知道“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

[结语:潮起潮落,几家欢喜几家愁]

综合这些趋势,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一个结论,除了前沿技术、基础平台这些龙头和寡头服务,对大部分借势裸泳的企业,这场高薪击鼓传花的游戏正在面临崩盘。

而 另一方面,在过去因势得利却不知所谓浮躁的程序员跟房地产投机者一样,不问价值几何,正在做着薪水不断上涨的美梦。也不想一想,如果互联网创业的股市大盘 都已经跳水了,你那浮躁的薪水没有降低到应有的价值水平已经是万幸了。停下那终日抱怨的虎躯,看看那些传统行业从业者吧,他们究竟有多辛苦收入多低,才会 想到要跳进一个相隔如山的新行业。

应该这样去看,潮涨潮落是世间常理,网市跳水了,它只不过开始回归真实。

1、对于企业,应该更加务实。

精 益创业小步快跑的理念,应该从产品过渡到研发领域,研发成本应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同步推进,保持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变化来支持运营推广变化。少谈什么大 公司成熟框架,亿级架构,说到细节都语焉不详,开发人员自己都搞不清楚,至少,你一万级的用户,按千万级的事去做,做点屁改动都说伤筋动骨,说不过去吧。

2、对于个人,全栈的人会更加得利。

UI、程序员两大兵种的价值在弱化,运营推广兵种的价值在上升,拥有全栈项目能力的产品经理、全栈开发能力的工程师会更加有利,得益于更宽更全的决策视野,能够轻松一杠子捅到底,让大量的沟通问题、选择问题消灭在设计计划阶段。

年关将近,2017年会怎样呢?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