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的运气有多重要

先说两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点悲凉,2011年3月,我的同学老 A 和我一同进入茁壮网络,2012 年公司战略变动,整个部门端掉了,我提前离了职另谋出路,老 A 一直赖到了最后拿到了N+1,后来和当时的部门经理一同进入一家创业公司,没日没夜的干了两年,最后公司工资都发不起,直到我这位同学离开,还有两个月的 工资没拿到。

第二个故事有点刺激,发生在我呆过的第三家公司:博雅互动。2011年我的另一位同学老 Z 进入这家公司,当时这家公司规模不到100人,公司正在由页游向手游转型,当时我同学是公司第一批做 Android 开发的人(其实只有两个人),当时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在白石洲住农民房、挤公交车。2012年初老 Z 离开了这家公司,2013年我进入这家公司,当时公司已经扩大到700多人的规模,那位和老 Z 一起挤公交车的同事已经是公司某副总了,2013年11月公司上市,那位同事身价千万;当然我那我同学也非常优秀,后来进了腾讯,现在也勉强买了房付了首 付,但是身价几百万上千万这种机会,估计此生也不会有了。

这两个故事中有幸运的、也有不走运的,不过故事的经历者都是努力拼搏的,说一个程序员的运气有多重要,我是指那些努力拼搏、追求上进的程序员,自己不努力得过且过的人没资格说运气好不好。

什么才算运气好?在创业公司,你经历了一个产品的从无到有、从一到一百、你的部门不断扩大、你不断升职加薪、最终公司上市,期权兑现成为百万富翁,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一线大公司,你适逢其时的加入了某新业务,业务表现不错,成为公司战略核心之一,升职加薪股票顺理成章……

这些事在过去的五六年的确还不少,毕竟那是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几年,这样的好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当做故事听听就好了,不是谁家的祖坟上都冒青烟的,我们还是来看看怎么面对“坏运气”吧。

58同城的“996”(每天早上九点上到晚上九点,每周上六天班)、甚至连 BAT 某些部门都出现了裁员的迹象了,资本寒冬来临,一个时代终结信号已经打响,只能期待下一次技术革命浪潮到来,不知道还能不能抓住机会,心里着实有点凉。所 以那些升职加薪拿股票屌丝变土豪的机会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越来越少,接下来的“坏运气”可能会越来越多,什么“坏运气”呢?
不管你怎么努力,你所在产品业务总是不温不火,升职加薪总轮不到你,找不到激情;
你正满怀激情的为某个产品奋斗,因公司层面要砍掉这个产品,你被随便安插到别的部门;你所在的部门因战略调整,整个砍掉了,开始裁员;公司变相裁员,说好的升职加薪说没就没了,开始“996”…

我本人也算是运气比较差的,毕业至今工作六年多,在移动互联网势头最好的头几年就遇到了上面的这些坑爹经历,其实我想说的是大部分程序员都会或多或 少的经历这些,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更多,因为前些年野蛮生长出来的创业公司、创新业务进入了淘汰阶段,说不定就是你所在的公司或部门。部门调整 了,产品被砍了,部门裁员了,这些对你的影响有多大?举个例子吧,2011年 A 和 B 两位毕业生,技术水平一样,起点一样,一样努力,A 运气不错,进入了腾讯的微信部门,B 运气没那么幸运进入了另一家不知名大公司,一年之后 B 的公司裁员,只能跳槽,接下来的公司都是要么项目被砍,要么就是产品不温不火,五年时间跳了好几家公司;而 A 因为平台好待遇高,技术氛围也好,一直没跳槽。五年时间过去了,我们来比较下 A 和 B 两位同学的差距吧,首先在收入上的差距就是巨大的,这个大家可以想象,再来看看个人履历上的影响,A 有大公司背景,参与过牛逼的产品的开发,而 B 只有频繁的跳槽经历。客观上说,A 和 B 都是学习能力强且非常努力的人,而且 B 的危机意识更强,所以努力程度更高,在技术能力和视野不输给 A,如果这时有个很好的机会,如果 A 和 B 的技术面前表现相当,企业肯定是优先选 A,应为他有牛逼的公司和产品背景。
说了这么多,如何应对“坏运气”?既然运气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受个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我们应当坦然接受,然后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该怎么做? 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下这个问题吧。

心态

在最坏的现实面前调整好心态,冷静做决定。先来说说裁员的情况吧,裁员可能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公司资金出了问题,要压低成本;也可能是公司要优化 组织,砍掉某些毒瘤组织;也可能你所在的创新业务偏离公司战略,不再打算持续投入了。你所在的部门裁员了,无论裁员的对象有没有你,无论是什么原因,这都 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你们的业务不再持续投入了。
裁员是部门级别或员工级别优化,如果是全员裁掉,你只能调整心态,找下家吧,如果是部分裁员,裁到你,你就要就得好好反思下自己了,你是不是太容易被代替了?
很多时候部门裁员了,留下来的人也不好过,升职加薪的机会会被大大降低,很多时候也会骑驴找马,很多时候会做出意气用事的选择,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冷静下 来,分析下自己的情况,毕竟,跳槽的成本很高。互联网是一个变动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不适合养老,对于各种,变劫,来临时应该有一种处变不惊的心态,是走 是留,一定要理性分析利弊,如果走,该有一种“江湖再见的心态”,如果留下来,一定要继续挖掘你的价值和做事的激情。

激情

我曾经在我的朋友圈发过一段心情: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我们无法把控产品的战略方向和命运,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代码写成诗,每一个版本都是一篇有鉴赏价值的文章,尽量做出一些技术亮点。能做到这些,就算产品濒临死亡一样能激情满满 。”

我们老大经常说不要把你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一个业务上,我理解的意思是工作不仅仅停止于完成任务上,要从行业的视野上去审视你在完成这项工作中提炼出 来的本事,应该要有“随时都有可能要走”的危机感(不一定是换公司,这个业务停了你随时能在另一条业务上快速切换)。从另一个角度讲,“不要把你所有的希 望都压在一个业务上”这种心态还能解决很多研发团队一个大问题:业务不温不火,找不到激情。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激情来源我们对这个产品的期望,我们都希望 产品要么有影响力要么非常赚钱,然而这样的机会有多少?市面上有几个像微信这样的产品?所以这样的激情是无法持续的,我们应该转移一下注意力,更应该关注 里在这个产品开发中获得的能力,例如,你可以深挖这产品中某个技术点,横向对比下行业内各个场景下的运用;你还可以关注一下你在这个产品开发中的驱动力、 沟通能力,例如你想在项目引入新的技术、新的架构、新的思路,你怎么去说服你的团队和你的老大,如何驱动引入的心东西得到实施…只有从这些角度去挖掘你做 事的价值,才能得到持续的激情。

不可替代性

你的价值体现在你为这个团队完成了多少业绩,更体现在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一颗螺丝钉,少了你短时时间内不影响机器运转,随时可以替换,如果你是 发动机引擎,没有你不行。所以,你要励志成为项目组的发动机引擎,而不仅仅是一颗螺丝钉,例如在团队中你比谁都熟悉产品的业务逻辑,你比谁都精通其中技术 细节,很多疑难杂症只有你能解决,要做到这些,不是仅仅把功能实现就可以的,你得花很多时间去熟悉业务,去深入技术点,你得从行业的视角去审视你的产品业 务和技术点…
不可替代性是相对的,如果有一天整个项目组都砍掉,你的不可替代性就没意义了,所以我们应该从行业角度来挖掘自身的价值,从行业的角度去看,你的价值体现在你的影响力。
个人影响力体现在那些地方:

对内:

  • 在小组内部你技术最牛,小伙伴们有各种疑难杂症解决不了的时候都会想到你。
  • 产品对你非常有信心,给你的需求你都能高度。
  • 你经常主动给小伙伴们分享新技术、新东西,小伙伴知道的你都知到,小伙伴不知道的你也知道。

对外:

  • 你参与过知名产品的架构开发,对外参加分享会。
  • 你是某个牛逼开源组件的作者。
  • 你写过某方面技术类书。
  • 你的博客比较有名,有很多粉丝。

知道目标了,要怎么做就明确了很多了。下面是我的建议:挑战各种疑难杂症,经常总结;经常回头整理之前的项目代码,沉淀一些公用组件;多读书,提高视野;经常写博客,总结梳理知识;教是最好的学,积极分享。

最后,互联网注定是一个不能安宁的行业,有一些人在努力引领变化,有一些人在努力适应变化,有一些人在被时代的浪潮淘汰。这个世界唯一变的就是变化,人生唯一不能停的就是学习,说到底,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www.liuguangli.win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