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众多排行榜为何越来越离谱?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手机:排名万万没想到!

相关专辑

推荐视频:

  • 法国战机从戴高乐航母起飞 轰炸IS据点

收起视频

相关视频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手机:排名万万没想到!播放:36208
  • 中国国产手机操作系统亮相播放:352743
  • 恒大淘宝获准在中国新三板挂牌播放:252175
  • 张智学:中国手机品牌走向海外可从两方面入手播放:10472
  • 中国公司赴美“血拼”专利播放:103293
  • Uber中国申请专车牌照 推出乘客意外险播放:24817
  • 这也行?老外用西瓜为手机充电播放:7381
  • 【硬报】有那么多手机选,还要啥自行车?播放:32668
  • 测试:用手机挡子弹到底靠不靠谱?播放:74903
  • 搞机零距离:2K屏手机到底值不值得买?播放:327355
  • 「剁了么」更安全,更放心 指纹识别手机推荐播放:26710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 /歪道道(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

各大数据监测机构不时发布的各种数据报告,一直受到很多互联网以及相关产业的关注,而科技作者们也非常喜欢依这些第三方数据进行举例分析,我也不能例外。在本周,易观智库发布了《2015年10月移动APP排行榜TOP500》,对于这个每月都会发布一次的排行榜,我都会在发布之后关注一下,来了解当下各类移动APP的基本生态。并且与其它的第三方数据进行综合对比。

可随着对这个榜单的关注次数的增加,在将其中的数据分析对比之后,我所产生的疑问也越来越多。因为榜单经常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不仅不同的监测机构给出的数据统计存在较大出入和冲突,就算是一个排行榜内的数据,都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甚至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纰漏。这不仅仅是只有易观存在的问题,其他各大统计机构也有类似的情况。甚至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一度让人觉得,作为时下数据监测里最为流行的各种排行榜们,似乎正越来越偏离统计时该有的客观公正,偏离了公布数据的初衷。

同质化排行榜泛滥成灾,品牌成最大受害者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在造就了而无数创新型企业的同时,更让数据监测机构们依靠互联网业务风生水起。而这些排行榜也为数据监测机构们带来了可观的影响力。但随着科技圈各类排行榜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的机构统计中,都有着天差地别,其中差距之大,着实让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榜单。

各种排行榜的泛滥,不仅仅是对于整个行业影响力的透支,对于企业品牌来说,更是一种难言的伤害。例如在8月的时候,以艾瑞报告中“生活理财移动App”用户黏性获评“最高”的挖财为例,其月覆盖人数为1444万位列第二;然而在易观8月份的报告中,其每月打开4次以上的核心月活跃用户仅为104.2万位列第三,月覆盖人数与月核心活跃人数两者相差约14倍,仅为第一名的40%。相差之大,令人咋舌,这让这款产品的不得不面对造假或者衰落的质疑。而这种数据的冲突一直在各个排行榜中显现,更早之前,比照艾瑞易观两家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曾经中国雅虎市场份额甚至相差超过了4倍。这个差异的冲突,几乎完全失去了一个专业行业该有的水准。常常就有人因为数据的问题而长叹,这么多不同的榜单,我们究竟相信谁?

不过,不管相信谁,品牌们都成了牺牲品。因为排名靠后不用多说,对品牌影响不好,而就算排名靠前,大家都会直接怀疑你是不是刷榜了,让品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大火剧《琅琊榜》,假设一下,梅长苏之所以能名动京城,最大程度是因为琅琊阁出品的琅琊榜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如果江湖之上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版本的琅琊榜,每个榜单都有不同的梅长苏,那么排名第一也没有了任何意义,梅长苏想要树立自己的麒麟才子的招牌也将无从谈起,何谈搅动风云?

咨询机构数据频遭质疑,行业公信力有待提升

作为行业内的知名统计监测机构,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10月移动APP排行榜TOP500》中,和前几期一样,依旧有几处让人觉得疑惑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滴滴打车的排名,竟然沦落到与蘑菇街和楚楚街一个量级,位列第99位,而排在他前面的,有看片神器、腾讯电池管家、卓易、灵犀语音等并不算知名的产品。作为时下最为热门的O2O应用,在上个月,滴滴更是跌出了前100位,这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最为夸张的是,同样曾经在打车市场与滴滴不分伯仲的快的竟然没有进入前500位。即使滴滴快的合并,但快的也不至于会衰落到这种地步吧?而在这前500名的榜单里,一些甚至听都没听过的APP长期霸榜,所以榜单的准确性不得不让人怀疑。

科技圈众多排行榜为何越来越离谱?

除此之外,同为时尚电商,蘑菇街和楚楚街都比美丽说明显靠前,9月份美丽说更是跌落到了150名左右。而美丽说这个拥有微信QQ等众多入口的应用APP,在10月花了大价钱砸跑男冠名的效果,竟然依旧跟九月一样,虽然有所上升,但依旧被大幅度甩在后面,徘徊在119名。可是,用百度指数搜索关键词楚楚街和美丽说,两者的搜索量却完全与榜单排名相反,因为从整体搜索指数上来看,美丽说的关键词指数是楚楚街的整整一倍。而美拍和美团外卖这两个当下火热的App应用分别排名149和151,甚至连美丽说都不如,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科技圈众多排行榜为何越来越离谱?

作为第三方监测数据平台,易观的问题其实也侧面反映了整个统计行业的缩影。而作为行业的代表性机构,对于易观智库的数据的质疑其实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根据网络检索可查:

2005年,易观智库发布《2005年第三季度C2C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淘宝网占据57.10%市场份额,易趣ebay以34.19%位居第二,但易趣方面表示,其在当年第一季度后没有公布任何关于注册用户、交易总额等数据,公开质疑易观数据报告的准确性与调查方式。

2007年,易观与艾瑞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方面起了冲突,两者同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但在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方面,百度市场占有率方面,易观较艾瑞低了近10个百分点,而雅虎则暴涨了4倍。

2010年,金蝶友商网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质疑用友操纵易观数据。只因用友伟库网突然发布新闻,声称根据易观智库最新《2010年第2季度SaaS市场监测》,用友“领涨”,一直稳居行业老大的金蝶友商网则退居第二。

2011年,艾瑞和易观先后出台B2B行业Q3报告,但无论市场规模,还是市场份额上,双方数据都存在巨大差异,易观更是被指说谎。

2012年,UC优视对易观智库发布的《2012年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年互联网度综合报告》提出质疑,称其捏造数据。这份报告将手机QQ浏览器市场份额排到第一,而UC浏览器却排到了第二名。而这份报告正是在腾讯的新闻发布会上被公布,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在发布会后被多家知名媒体引用。

2013年,易观智库发布《2013年7月份中国手机浏览器覆盖人群数》与《2013年7月份中国手机浏览器使用时长》两份数据报告,手机QQ浏览器超过UC浏览器位列第一,此报告同样引发了UC浏览器对易观报告的强烈质疑。

2015年初,易观智库发布《2014年Q4移动游戏运营平台监测报告》。360、 九游、小米、百度都当前公认的安卓游戏四大渠道,各有千秋,不相伯仲,易观把百度的数据做到整个市场的一半,引发大量质疑。

易观智库的备受质疑之路同时代表了整个数据监测行业的现状。同样因为数据没有信服力遭受质疑第三方咨询机构更是数不胜数,像易观智库发布的与实际不符甚至前后矛盾的数据排行,几乎让整个行业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企业之间的攀比心态,让排行榜沦为营销工具

其实之所以科技圈各种排行榜层出不穷,除了第三方监测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力进而变现之外,企业之间的攀比心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即使各种排行榜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依旧有人趋之若鹜,有的企业甚至为图吸引眼球,直截了当地让统计机构为其代言,市场份额少的,帮我夸大,市场份额大的,继续帮我夸大,丝毫不顾及数据的真实性,徒增笑料。加之科技圈内各种纸上谈兵的报告排行榜多如牛毛,彻底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作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据悉,易观智库和艾瑞咨询每年会近万余篇海内外新闻报道引用其数据分析,上百家企业在IPO报告中引用其数据分析,这使得第三方数据分析报告已经逐步成为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的公关宣传内容,各种排行榜更是沦为营销工具。而这些数据机构也从这种商业化中,获得了除了影响力之外的灰色收益,难怪有人会说,排行榜是国内营销史上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其实,对于统计机构来说,商业化无可厚非,但一旦失去了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失去了说服力,这样的调研报告只能沦落为巨头公关的宣传素材和笑料,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恐怕长此以往,第三方调研机构的公信力,会丧失殆尽,非常不利整个调研行业的发展。像此次易观智库发布的移动APP排行榜,其实在7月的时候,也只是排名到了TOP200,改为TOP500只是近几期的事情,易观智库之所以扩充了300个排位,其中的营销意味不言而名。

同时,易观作为一家数据监测机构,在推出分析报告同时,也推出了各种个性化数据定制报告服务,比如在每期的榜单底部都会标明其数据参考来自旗下的易观千帆,而这个易观千帆是一个收费的数据服务产品,据称是供客户在后续的市场公关活动中引用易观报告数据。也正是因为如此,易观智库的数据报告一直屡遭质疑,因为排行榜已经越来越充满营销的意味。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相关市场数据报告,本应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起到客观的参考意义,甚至是有着决策的价值,但目前来看,更多的排行榜其实都有着强烈的营销的商业目的。

总之,企业与统计机构都应抵制攀比造假之风

同时,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排行榜的存在肯定有其合理性,但这个合理性是建立在真正的实力体现上。在商业社会里,大家都崇尚物竞天择,但是,即便“物竞天择”是商业铁律,也不是依靠攀比排名就能决定的。一个合理的商业社会,尤其是在科技圈,有些竞争就应该是被限制的,而有些竞争就是不应该被提倡的,为了排名的攀比而弄虚作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最终只能然并卵。想要成功,还是要靠真正的实力。

而作为独立第三方数据分析调研机构,如何在当前充满竞争的市场中保持所提供数据的说服力?这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同时,如何不被利益驱动,为市场各行业提供更有价值的真实数据,是数据监测机构们能否够产生价值的立足根本。也只有不畏艰辛和各种利益诱惑,坚持本心,才能重塑行业得公信力,让科技圈各种越来越离谱的排行榜们靠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