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 325 亿估值公司 CTO 职位:写代码才最快乐!管理只会影响我搞研发

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2020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 58 位的科技公司 HashiCorp 的创始人 Mitchell Hashimoto 发布内部信表示,他将辞去公司 CTO 的职位, 同时退出 HashiCorp 董事会,重新成为一名个人程序员。这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如今估值已达 52.7 亿美元(约合 325 亿人民币)。

 

“我真正喜欢的是编程”

 

“我作为一名对基础工具充满热情的工程师创立了 HashiCorp。但作为创始人,我的职责有时不得不远远超出这个范围。这就是成为创始人的代价:你必须做任何需要你做的事情,即使这个角色的一些工作并没有特别激励你。在将 HashiCorp 打造为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公司的近十年的里,我不断重申我仍然是一名工程师,如今我准备更正式地重新专注于这一点。”Hashimoto 在内部信中表示。

 

Hashimoto 从 12 岁开始编程。由于喜欢游戏,他写了一个游戏外挂软件并在网站上售卖,他的父母当时还以为他放学后回到房间是在玩游戏。不过没多久,在收到游戏方通知后,他的售卖网站关闭了。

 

“之后,我只是为了好玩而继续编程。”Hashimoto 表示。Hashimoto 曾在几家不同的公司负责过软件工程、DevOps 和咨询工作,还创办了两家公司(包括 HashiCorp),创建或参与了 75 个开源项目,而且该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Hashimoto 创建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就是自动化工具 Vagrant,它彻底改变了虚拟化开发环境的创建。Vagrant 也是 HashiCorp 产品的基础,能够帮助企业客户自动执行云计算运行任务。

 

2012 年,Mitchell Hasimoto 根据他 23 岁时在大学里编写的技术方案,与现任 CTO Armon Dadgar 联合创立了 HashiCorp,Hashimoto 出任公司 CEO,但他表示,担任 CEO“非我所愿”。

 

因此,2016 年,HashiCorp 聘请了在企业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 David McJannet 接掌大任,而 Hashimoto 与 Dadgar 共同担任联席 CTO。但从两年前开始,他就心心念念着要回到程序员的岗位上。

 

经过协商,公司决定批准 Hashimoto 放弃 CTO 头衔的决定,允许他继续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现在 Dadgar 成为公司唯一的 CTO,Hashimoto 则向他报告。对此,Hashimoto 表示,“我终于又能亲手解决软件工程问题了,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

 

但他并不会离开这家公司。作为个人贡献者,Hashimoto 打算专注于 HashiCorp 旗下的各个项目,如用于帮助客户构建及发布代码的 Waypoint 等。他还将与工程及产品副总裁密切合作,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智与热情。与此同时,Hashimoto 将继续为 McJannet 及 Dadgar 提供战略规划建议,以顾问的身份陪伴老战友们继续奋勇向前。

 

Hashimoto 感叹道,“我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不同于传统工程师们的优势,特别是自己对于企业背景和发展规划的深入了解。我认为很多程序员本身都相当出色,但由于对企业整体不够了解、他们距离卓越工程师还有一点差距。而我觉得自己的专长就在这里。”

 

Hashimoto 之前一直参与 Vagrant 代码的编写工作,所以在他看来自己的日常工作不会有“太大变化”。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他不用再为了参加客户会议而东奔西走。Hashimoto 表示,虽然他也喜欢跟客户会面,但无穷无尽的出差让他难以有充足的精力参与编程,他曾为此十分困扰。他还表示,自己的家人也很高兴看到他不用再做“空中飞人”。

 

曾任宅米 CTO 的李智慧曾表示,CTO 应该写代码,也不应该写代码。一方面,CTO 需要通过写代码对技术保持敏感,而不是一个“嘴炮 CTO ”、“ PPT CTO ”。另一方面,CTO 工作的重心并不是写代码,而是要通过代码为公司创造价值。“CTO 最好参与一些开源软件的开发,保持对技术的敏感,但最好不要写公司的业务代码,避免出了 BUG 却找不到 CTO 修复。”

 

Title3Funds 的 CTOKim LaFleur表示,CTO 需要知道他们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才能发挥最大价值。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他们的职责会就不仅是写代码,但他们应该与开发人员保持紧密的互动,因为 CTO 要有足够的背景和知识来有效地领导他们进行编程工作。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 Hashimoto 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最重要的是在企业成功、个人幸福感等重要因素之间取得平衡,我的选择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InfoQ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