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更需要开放,连接
眨眼,从CSDN大会回来已经1个月了,朋友数次邀请我应该写点什么,自己思考了很久,是谈点大数据,还是微信开发,又或者是数据库?总感觉在一帮大牛里论技术细节,不亚于班门弄斧。倒不如分享一点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会后的几点感想和收获把。
CSDN实际已经仰慕多年,但参加年度大会还是第一次。老实说,吸引我的不是别的,是那些个大咖们的分享。现场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开场的蒋涛分享大势,还是今日头条的兄弟讲述大数据,又或者途牛的高手剖析架构演进,整个大会下来,我发现自己最痛恨的就是无法分身,实在太多精华希望得到吸收了。
而与此同时,整个大会又我倍感遗憾,因为时间关系,主讲嘉宾可能往往分享完毕,最宝贵的提问环节要么响应寥寥,要么迫于时间无法深入探讨,很是可惜。但事实上,在我看来,分享更多的只是抛砖引玉,重要的还是技术人们的深度交流和探讨,可能这才会是最有营养的。
也许京城的氛围会好一些,作为从广州来的技术人,常常会有孤独的感觉,不单是我,还有我们的团队。在各种技术飞速发展,不断迭代更新的今天,我看到的大部分“技术宅”们的交流还是更限于自己的圈子,或者纯粹是在论坛上,也许这也是攻城狮性格,环境使然。但在我看来,这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于周边开放氛围的塑造缺失上。
有一年参加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大会的主题非常好,叫“开放连接”。事实上,这两年来,微信作为腾讯主打的连接器,由于TA的连接力量,对整个社会,包括开发者生态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甚至不夸张的说,微信连接的力量已然改变了今天的创业者技术选型。这充分说明了模式要开放,要连接才能更大程度解放生产力。因此,技术宅们要有更大成长,同样得有开放心态,愿意去连接。象在这次大会上,我就看到了不少孜孜不倦的开发者,甚至是自费来参与学习和交流,包括到了后期的微信群,仍然有很多“技术宅”们纷纷要求入群交流技术和心得。这其实就是开放连接的表现。
这次大会给到我最大的启发和改变,就是回到公司后,重点狠抓了我们的内部分享机制,包括对外交流学习机制。没有开放,就没有进步,没有连接,就没有突破。相比京城,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互联网重镇,也是诸多IT人选择定居的地方。但实事求是地说,技术分享的氛围没有很好地打造起来,也许更多的是商业化考虑,也许更多的是南方人性格内敛使然,小型的技术分享有,但真正有品牌,有影响力的非常匮乏。
写到最后,还是我的那个呼吁和邀请,希望2016年的CSDN技术大会能移师广州,也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去建立一个特别是广州的“技术宅”们开放连接的氛围,如此,善莫大焉。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CSDN
你也许感兴趣的:
- Let’s Encrypt:准备开始签发IP地址证书
- 谷歌浏览器将提供内置翻译和语言检测 API
- OpenAI 将用 Rust 重建 Codex CLI,放弃之前的 TypeScript 版本
- 用 AI 生成的安卓 App:优点、缺点与令人震惊之处
- 为什么所有浏览器的用户代理(User-Agent)都以“Mozilla/”开头?
- 新发现的 Linux udisks 漏洞使攻击者能够在主要 Linux 发行版上获得 root 权限
- 没错,没人关心 Linux 上的使用友好性
- Git Notes:Git 最酷但最不受欢迎的功能
- Kubernetes 2.0 将会是什么样子
- bzip2 crate 从 C 切换到 100% rust
你对本文的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