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爷还是你大爷?Oracle可以再造辉煌吗?

曾经有一份巨大的机会摆在Oracle面前,它却没有珍惜,等它失去的时候它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它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那么Larry Ellison肯定会早早将Salesforce的名字列到自己的收购清单上。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贴地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然而在我们这个云计算大肆盛行的时代,企业与供应商不能够在“云端跳舞”似乎却成为了一种落后与守旧的象征,尽管盲目上云确实会让他们难以招架业务模式激烈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而在传统企业服务厂商中,Oracle自然是其中的代表者,在经历了早些年间的挣扎与转型之后,这些年来,Oracle的日子可谓是“蒸蒸日上”。特别是在云业务方面,自2016年以来,Oracle的云业务一直在取得稳步的增长,在公司销售额的占比也从8%上升到了16%。对此,有不少评论人员认为,这其中有NetSuite的功劳,通过收购这家纯粹的云服务商,Oracle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重新回归正轨。

不过,常言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Oracle也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云计算具有的价值。众所周知,曾经的Oracle与Salesforce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个坚决地拥抱云并打出“No Software”的旗号,一个默守陈规,始终执着于本地服务。在本地应用时代,Oracle曾是是一个在市场内成绩斐然的软件巨头。然而在云计算时代时,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自身保守的态度,Oracle却一直难以得到业界的赞许,人们对于Oracle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Ellison的口水和动辄涉及到数十亿美元的官司。不过,当Salesforce以及Amazon为代表的新一批云计算供应商出现了巨额增长后,Oracle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而也走上了自己的云转型之路我们不妨就从此开始,从Oracle当年做的那些“作死”的事情,来说出Oracle的故事。

Oracle如何“花式作死”?

曾有一段时间,Oracle最为出名的不再是自身出色的数据库服务和其他软件产品,反而是Ellison无处不在的嘴仗与Oracle发起的各种法律诉讼。这些都让人对Oracle自身业务的专注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首先要提起的自然是Oracle的掌舵人Larry Ellison,对于云计算,他的态度可谓是“前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稍早前,当Saleforce和AWS开始大力倡导云计算时,Ellison对他们却报以讥讽与批判的态度(当然现在他还是一样,但对于云计算不再抵触)。2008年,当Oracle召开的一次分析师会议时,Ellison说道:“这种白痴的行为(云计算)什么时候会停止?”而且他也曾多次在公共场合问“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并认为云计算只是一时流行、荒谬的胡言乱语罢了。

而对于Salesforce这个“老冤家”,Ellison也从不吝惜自己的口水,例如他曾指出Salesforce的方式就像“蟑螂屋”一样只能进不能出,而且攻击Salesforce就是个骗子,它的云是假云。

如果好斗只是公司负责人自己的性格倒也无妨,但是Ellison的这种性格显然也影响到了整个Oracle。不难发现,Oracle也总是陷入与别人的各种法律纠纷之中。数年前,新浪微博网友RadeZ分享了一张包括了亚马逊、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甲骨文等六家IT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其中亮点颇多,比如结构分明的Amazon和当时“各自为政”的微软,但其中最为夸张的当属是Oracle,它法务部门的规模远远大于自身的工程部门。

图0:你大爷还是你大爷?Oracle可以再造辉煌吗?

有人对此评论道,Oracle一个官司就能赚几十亿美元,隐喻了Oracle称Google 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侵犯Java专利,并向Google索赔几十亿美元(这件事今年有望最终裁定)。谈论起官司来,Oracle也不是个新手,此前,甲骨文曾于2010年起诉SAP侵犯其知识产权要求赔偿至少23亿美元损失,Oracle的诉讼律师甚至在陈词时表示,SAP向甲骨文的赔偿金额应该至多30亿美元。同年11月,法院判处SAP赔偿甲骨文13亿美元。但在已经同意向Oracle支付1.2亿美元的SAP要求之下,2011年4月底法官批准SAP暂缓支付甲骨文13亿美元。SAP方面表示,13亿美元的赔偿金额违背了相关版权法,而且建立在“纯粹的”猜测基础之上。

有可能是这种过度的“争斗”,使得Ellison与Oracle忽视了云计算的崛起,也让他们错过了这趟疾驰的列车,还是专注于本地的数据库与传统化的硬件市场。的确Oracle正是因为于此而取得了成功与辉煌,但是如果只是沉醉于昨日的旧梦之中,死亡也终将会找上门来。

Oracle如何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在2014/2015年左右,尽管Oracle的数据库与传统软件服务依旧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也开始进军了云领域。但这一时间内,Oracle的业绩特别是在云业务领域中的表现很难说是亮眼。2015年12月,Oracle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总收入下滑6%为89亿美元,而净收入下滑12%为 25亿美元。公司的高层希望通过强调云计算收入增长26%也转移人们对公司业绩下滑的注意力,但实际上该季Oracle云计算收入仅仅为6.49亿美元,实在难言“出彩”。

相比之下,Oracle的对手们的日子却可谓是“蒸蒸日上”,尽管Ellison总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多多了”这样的话语来攻击与蔑视那些软件领域中的新玩家以及那些云计算创业公司。但随着当云计算的风暴刮起,他曾经所鄙夷的对象们均成功的“一飞冲天”。

比如SaaS领域中的代表厂商Salesforce,数据显示,2015年Salesforce第二季度营收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而纵观整个2015年,Salesforce全年的营收增长也突破了50%。

图1:你大爷还是你大爷?Oracle可以再造辉煌吗?

数据来源:Salesforce财报

而AWS那边表现也很出色,2014全年AWS收入51.6亿美元,而2015年第一个季度AWS的收入就达到了15.7亿美元,年增速超40%,而第二季度增长数据更加耀眼,增速甚至是突破了75%。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AWS在于云计算市场中的支配地位,无论是在同期Gartner IaaS的魔力象限图中还是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研究报告中,AWS都是毫无疑问的No.1。

图2:你大爷还是你大爷?Oracle可以再造辉煌吗?

数据来源:Amazon财报

在看见别人的增长与自身的业绩下滑之后,Ellison和Oracle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AWS与Salesforce的并非是“假云”,而是真实的服务与产品。因此,我们看到,Oracle以平均每年20亿美金、2016财年达52亿美金的规模投入云计算研发,并在2015年9月发布了全线的SaaS和PaaS服务,而且在2016年9月又进一步发布了IaaS服务。

不过对于一家供应商来说,转型有多种方式,除了去开展出全新的产品业务线以及去寻求与其他领域供应商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它还可以去进行收并购,而这正是Oracle一贯喜欢做的事情。

收购NetSuite是一步好棋

如果说除了Ellison的大嘴和高昂的产品价格之外,Oracle还有什么代表性的特色的话,那么就是它不停“买买买”的策略。 比如在早些时候Oracle对Sun和PeopleSoft的收购,而自2010年以来,Oracle也在稳步收购云软件厂商,尤其是SaaS供应商。Oracle希望以此实现自己在云端的扩张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其中不乏一些对Oracle产生深远影响的收购,像在2012年收购的Taleo成功帮助Oracle在HR领域中与SAP和Workday相竞争,而同年收购的Eloqua则丰富了Oracle自身的营销云产品。但从影响力上来说,这些收购远不及Oracle对NetSuite的收购,因为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述的那样,是NetSuite教会了Oracle如何在云端运营产品。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员认为Oracle终于正视了自身的问题,因为NetSuite不仅将扩展Oracle整体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将中小型企业拉入到Oracle的客户群体当中。他们的论断并非空口无凭,NetSuite的云ERP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自身大部分的业务,并且还可以根据商业模式与特殊流程进行按需定制,在被收购时NetSuite已经获得了制造、能源、教育等诸多行业的中小企业青睐。或者说,NetSuite公司为企业打造了一个高定制化、高可扩展性的云技术平台,这相比于传统ERP来说优势明显。

事实证明,Oracle 95亿美元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差不多在收购后的两年后,NetSuite就成功将Oracle的云业务塑造成了公司销售额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在截止到2017年11月30日的上一个财季中,Oracle云部门的销售额达到了15.19亿美元,占Oracle整体销售额的15.7%,同比增长44.3%。软件许可证和产品支持(本地产品服务)占总销售额的81.3%,但同比仅增长9%。硬件和服务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8.6%,同比保持持平。分析师们指出,如果没有NetSuite和日益增长的云业务,Oracle只是一家成长缓慢的老迈公司。

不过,尽管似乎看起来Oracle整体上已逐渐走回正轨,但在如今这个强敌环伺环境中,Oracle还能再现自己曾经的荣耀吗?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吗?

市场中既不缺少那些异军突起的全新创业公司,同时又不乏那些“老而弥坚”的老牌公司。比如今依然在芯片与电脑处理器领域中称王称霸的Intel。对于后者我们要借用近来一句流行话语来形容,那就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是因为Intel在走过艰难与困苦的转型之路之后,最终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并且自身多年来所积攒的经验与口碑也让它更加从容地去处理一些问题与挑战。那么,Oracle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其实对于企业特别是老牌企业来说,“不转型是等死,但转型可能是找死”,这其中存在这大量的案例与事实。 转型难是传统厂商的通病,受困于此的不仅是Oracle,还有IBM和SAP。但相较于近来战略布局有人让摸不着头脑的蓝色巨人IBM,被对标为“红色巨人”的Oracle似乎更被业界看好一些,至少它在云端的战略较为清晰。例如,今年,Oracle将继续扩展自己在云CRM中的布局,公司将与新伙伴nFüsz进行深度合作,并将后者的视频CRM产品notifiCRM集成到NetSuite上,这将进一步提升NetSuite的服务能力。

市场中也依然具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指出,虽然Oracle的云业务增速较快,但这只是因为Oracle云业务本身体量就小增长起来容易罢了,而且包括许可证和维护收入在内的本地软件收入依然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此外,自进入2018年以来,Oracle尚未发布全新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而Ellison所承诺的那些自动化的云产品也是杳无音信,这也让一些人对Oracle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当然,Oracle 有很好的企业信誉,这对它的云业务来说是一个好兆头,而且在对企业进行云迁移的管理服务方面,Oracle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好像华尔街依然并不对此买账,上个月,Oracle最新财报发布后的第二日,公司股票就下跌了9%以上。

不过无论如何,2018年仅仅过去了1/3,目前评判一家企业的表现还为时尚早。而且对于Oracle这样一家曾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厂商来说,如果仅仅是依靠数年的数据与言论去进行评判难免有失公允,尽管我们要指出Oracle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甚至是“作死”的行径,但我们仍必须承认它“大爷”的市场地位。或许,我们可以去做的就是在今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去看Oracle这个“老大爷”是让人“眼前一亮”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www.cniteyes.com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