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随着计算机变得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人类要搞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仍然更胜一筹。这里倒有个建议:虽然互联网上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海量数据,但还是需要人的头脑,才能查找筛选这一切数据,确定哪些数据会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因此,我们搜罗了关于技术和互联网的下列趣闻轶事,保证它们都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的精心筛选,以引起你的兴趣。但愿机器人再过几年也不会胜任这份工作。

1 一位经典好莱坞影星和先锋派作曲家帮助发明了Wi-Fi

图0: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海蒂·拉玛(Hedy Lamarr)是早期好莱坞的一位著名女影星,她同时又是位数学天才,从第一任丈夫:军火制造商那里学到了武器系统方面的许多知识。她与乔治·安太尔(George Antheil)关系很好,这位先锋派作曲家同样兴趣颇广(他还写过一本内分泌方面的书)。二战期间,这对知交共同获得了一项技术的专利权,这项技术让发送给鱼雷的无线信号可以从一个频率跳跃到另一个频率,避免信号受到干扰。当时,美国海军拒绝了这项技术,不过在20年后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采用了该技术,这项专利出现在了后来问世的众多广播标准(包括Wi-Fi)中。

2 女杀手能逍遥法外,是因为她用的是Firefox浏览器

图1: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2011年审判凯茜·安东尼(Casey Anthony)的案子当时可谓轰动一时;与处理几乎所有谋杀案一样,警方提取分析了安东尼与其父母共用的那台电脑上的证据,包括上网搜索历史记录。但是只有在安东尼被无罪释放后,其辩护律师才透露:电脑上确实有关于下毒和窒息的表明罪证的搜索词,却从来没有被检方提出来。看来,检方认真审查了来自IE浏览器的搜索历史记录,却没有审查来自Firefox浏览器的记录,后者是安东尼的首选浏览器。

3 一个编程错误导致大批美国人丧命于海湾战争

图2: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针对美国大兵的最致命的攻击之一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当时一枚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了沙特阿拉伯达兰附近的一个美国陆军军营,28人因此丧命。附近的爱国者导弹连未能拦截这枚飞毛腿导弹;事后查明,爱国者导弹有个软件缺陷:其内部计算的一部分使用了十进制表示的时间,而一部分使用了二进制表示的时间。由于错误一方面源自爱国者导弹的内部时钟,系统未重新启动、投入使用的时间越长,情况变得越严重――而在那场战争期间,爱国者导弹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从来没有重新启动过。更悲催的是,结果发现,击中达兰的那枚导弹恰恰是伊拉克方面发射的最后一枚导弹。

4 获得第一批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的人当中有个还是修女

图3: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玛丽·肯尼思·凯勒(Mary Kenneth Keller)在计算机科学历史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她还是研究生时,帮助开发了BASIC语言;1965年从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学系拿到了博士学位,这让她成为第一批计算机学博士。同一个月,欧文·C·唐(Irving C. Tang)拿到了他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理学博士;这意味着,拥有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的所有人当中有一半一度是女性。

让这个故事更具戏剧性的是,凯勒还是个修女,来自圣母玛利亚修女会,受命致力于教育事业。后来,凯勒在克拉克学院担任了20年的计算机学系系主任。

5 20年来,美国核导弹的密码一直是00000000

图4: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1962年,肯尼迪总统担心个别军事指挥官拥有太大的回旋余地,擅自发动核攻击,于是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必须使用八位数密码,才可以发射导弹。美国空军军官比自作主张的指挥官更担心延迟的核反击,严格按照政策,在每个导弹发射井都使用了00000000作为密码;而且就像有一半的办公室人员记密码那样,他们随后把八位数序列写在一张纸上,确保没有人忘记。美国空军对这个故事表示异议,不过这件事出自布鲁斯·布莱尔(Bruce Blair)之口,他在上世纪70年代是美国空军导弹发射官。

6 帕尔·斯皮林(Pål Spilling)为挽救整个挪威互联网而拔掉电缆

图5: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帕尔·斯皮林(Pål Spilling)可谓是挪威计算机领域的先驱;正是由于他在早期对计算机网络的浓厚兴趣,促使挪威在1973年建起了互联网前身阿帕网(ARPANET)在美国境外的第一个节点。15年后,新兴的互联网遭到了第一起可自我复制的代码:莫里斯(Morris)引起的大规模感染:这种蠕虫可以将自己的多个副本安装到同一台计算机上,导致被感染系统的运行陷入停顿。由于莫里斯蠕虫开始在美国蔓延开来,Spilling的美国同事打电话提醒他。想到自己国家的整个计算机网络可能面临威胁,他迅速行动起来,将挪威网络与互联网的其余部分彻底断开,当时只拔掉一根电缆就完事了。

7 选择Amazon(亚马逊)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字母顺序中很靠前

图6: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亚马逊是个奇迹――这个现代互联网巨头起源于商业互联网的最早期。就拿它的名字来说吧。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本来想取名Cadabra(全称是Abracadabra,意为“变变变”,这是个魔术师变戏法时用语),其寓意是从他们这里购买图书的体验有多神奇。可是帮助他组建公司的律师们将这个名字误听成是“cadaver”(意为“尸体”),他意识到名字得改一改。那是在1995年,当时大多数人在网上浏览的首要方式是借助雅虎目录(目录多得惊人)。雅虎目录按字母顺序列出名字。Amazon的“A”给了它一个先机。

8 计算机鼠标至少发明了三次

图7: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1968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展示了后来世人熟知的“演示之母”( the mother of all demos),即演示了革命性的“在线系统”( oN-Line System),这是一台配备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计算机,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用户界面(UI)定下了基调。恩格尔巴特的演示包括鼠标(这是他开发的),作为主要的输入工具之一。但是在早些年,类似鼠标的输入设备至少发明了两次:一次由汤姆·克兰斯顿(Tom Cranston)和弗雷德·朗斯塔夫(Fred Longstaff)联合发明,当时他俩供职于加拿大的Ferranti-Packard公司;另一次由拉尔夫·本杰明(Ralph Benjamin)发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效力于英国海军。那两次早期的设计使用现代的橡胶轨迹球,而不是恩格尔巴特的设备所用的笨重轮子――两者都是军事项目,最后列入机密级,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它们没有发展前景。

9 你的数据可能受到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的破坏

图8: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半导体电子部件一直很容易出现“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某个数据比特或信号不正确,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是来自系统本身的固有缺陷。研究人员在排除许多可能的原因后,最终确定:其中一些错误归咎于宇宙射线,这是来自外太空的撞击地球的高能粒子,它们偶尔会转换计算机里面芯片的比特。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将你的所有高科技设备统统放到地下洞穴,或者重新启动。

10 在创办后的大半段时间,任天堂只做纸牌

图9: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在所有主要的游戏制造商当中,任天堂的企业历史最为悠久:它创办于1889年,那时日本现代化还处于萌芽阶段。然后,整整67年来,它只有一种产品:花札纸牌。 1956年,创始人的孙子山内溥(Hiroshi Yamauchi)访问美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纸牌公司规模多小后,决定多样化经营。几次尝试失败后,公司最终进入了电子产品行业。(从纸牌戏转入到视频游戏还算在情理之中;谁会想到昔日的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一开始居然是家造纸厂。)

11 自尼克松政府时期以来,可视电话就已经出现在美国市场

图10: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过去100年的几乎每一次未来展望几乎总是绕不过视频聊天;可是面对其前景,市场反响基本上不温不火。视频聊天技术在1970年就有了,那一年AT&T 向市场推出了商用可视电话(Picturephone)产品。贝尔大妈(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即AT&T的前身)曾口出豪言:五年内,成千上万部可视电话会安装在美国各地。可是到1975年,总共才安装了几百个。成本无疑是阻碍人们采用可视电话的主要因素:服务费用每个月高达160美元,相当于2015年的947美元,而你还只能享用30分钟的视频聊天。

12 尼日利亚、加纳和孟加拉国实际上跳过了固定电话时代

图11: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20世纪,许多国家(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将本国的几乎所有公民连接到展现美好电信前景的新电话网络。可是世界上许多贫穷地区(常常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无力做到这一点。如今,这个痕迹很明显:在尼日利亚、加纳和孟加拉国,拥有固定电话连接的家庭不到总数的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人就没法打电话:在所有那些国家,85%的公民使用手机通话。

13 历史上第一个网页仍出现在其原始URL

图12: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1991年8月6日,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Usetnet新闻组alt.hypertext上发布了关于自己从事的一个项目的文章――这个项目名叫万维网,也就是他所说的“3W”,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简写从来没有流行起来。第一个网页依然存在于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高能物理研究的网站上,沿用原来的地址,基本上原封不动――没有背景,没有图形,只有纯文本和一些链接(链接至关于新兴万维网的其他信息)。我很喜欢其常见问题解答(FAQ)页面,里面含有的链接解释了如果你不在互联网上,如何创建自己的Web服务器、如何制作Web文档(电子邮件!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获得这些资料!)

14 《空中大灌篮》和《电子情书》的营销网页仍出现在其原始URL

图13:IT界不为人知的14个狗血故事

1996年迈克尔·乔丹和兔八哥合演的热门电影《空中大灌篮》以及1998年的《电子情书》是在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初期发布的;这两个网站仍访问得到,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因此对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说再好不过了。两个网站都打有当时美学设计的烙印:《空中大灌篮》比较花哨,而《电子情书》比较低调,这符合各自的基调和目标受众――它们都是宝贵的资料,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刚开始明白这整个“互联网”的人在当时如何对待互联网。我们认为,虽然它们的历史意义不如那第一个网页,但是仍然很重要。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