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Web3:既非Web,也无3.0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陈徐毅

来源:水哥

Web3去年与元宇宙相伴而生,热度持续至今仍未消退,这对双生子一度被认为是当前互联网领域最新概念之一,不同的是,元宇宙由于可操作性较大,目前已获得一些地方的政策性认可且开始逐渐推进,而Web3则从诞生之日起至今从未间断地饱受争议。业界关于Web3的争议主要体现在定义不清、边界模糊,甚至认为其有过度炒作的嫌疑,我们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Web3是什么,与Web2.0、Web1.0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Web1.0与Web2.0都与万维网技术相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兴起于移动互联时代之前,那是一个仍然由网站主导的互联网时期。

Web1.0的特征是大多数网络活动都与静态网页相关,而它本身是一个返璞词,是为了区分Web2.0而被创造,指的是万维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大概的时间约从1991年至2004年。这段时期的内容创作者很少,平台编辑是主要生产力,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

Web2.0大幅扩展了网站的交互性,网络社区、社交网站、博客、Wiki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万维网的技术成分,其“互动、分享、关系”理念深入人心,大量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2.0带来的繁荣延续到移动互联时期后,将这种状态从万维网扩大到互联网的多个方面,包括移动终端和云时代的应用,持续至今。

Web3.0传统的概念我们后面会提及,而现有比较热门的概念则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于2014年提出,并于2021年受到区块链加密货币从业者、区块链科技公司和风投公司的持续关注。按照这领域的说法以及所谓的Web3基金会的设想,Web3有望成为一个去中心化、不可改变的网络版本,没有中间商,并以同样的加密验证能力来构建,而这种加密验证能力已经产生了加密货币、不可伪造的代币(NFT)等,由分布式账本或Dapps支撑的新型应用。

Web3.0历史提出回顾

第一次提出Web3.0的时候显然不是2014年,当人们认识Web2.0时必然对Web3.0有所展望。回顾过去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线索。

2006年5月的时候,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曾提及自己对Web3.0的看法:“当SVG在Web 2.0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所有东西都起波纹、被折叠并且看起来没有菱角,以及一整张语义网涵盖着大量的数据,你就可以访问这难以置信的数据资源。”

2006年11月Yahoo杨志远在Technet峰会上的阐释:Web3.0将更加深化网络效能,是一个真正的公共载体,专业、半专业和消费者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创造出一种商业和应用程序的网络效应。

undefined创始人Reed Hastings在同峰会上简单定义:“1.0是拨号上网,50K平均带宽,2.0是1M平均带宽,那3.0就该是10M带宽,全影像的网络,这才感觉像Web3.0。”

2007年8月,时任undefinedCEO埃里克•施密特出席首尔数字论坛被问及Web3.0的定义时表达了看法:构建方法不同,比如Web2.0的出现回应了AJAX技术,而3.0预测是拼凑在一起的应用,具有程序小,传播快的特征。

Web3的质疑与争论

可见传统业界对Web3.0的定义不一而足,概念也是琳琅满目,且随着技术进展不断变化。许多业内知名人士甚至反感对Web3.0下定义,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行销。显而易见的是,传统Web3.0概念发展更趋向于万维网技术的延伸,比如持续发展的语义网、创造流行的新框架、更好的浏览器、数据安全/可扩展性大幅提高、标准化范围扩大等等。而且传统的声音在2007年之后就鲜有所闻,取而代之的是对Web3.0超边界的过度定义。

事实上,Web3.0现阶段的争议焦点在于,单单以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来定义Web3.0难以被业界广泛接受,所以许多观点不认同这样的Web3.0,他们将之称为是区块链相关的“Web3”。埃隆•马斯克甚至公开对Web3进行嘲讽:“有人看过Web3吗? 我没有找到。”

互联网发展至今,特别是过去十年里由云计算与AI技术发展带来的算力革命,改变了许多事物。在Web2.0时代,万维网仍然是互联网的内容主体,而移动互联时代则不同,万维网的成分被大量挤压,尽管其仍然是互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严格来说,我们不能把移动APP、云原生,乃至区块链技术、元宇宙等近乎所有的一切都归于Web体系。所以那些将Web3等同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概念定义,难免被视为是对万维网与互联网概念的偷梁换柱,以及过度的行业营销行为。因此,Web3的概念定义并不符合Web的本质,也没有对Web技术的延伸和发展作出解释,它更多地重复了Web2.0已有的概念实现,而区块链式的去中心化也是无本之末的乌托邦。

有目共睹的是,万维网的时代并非过去式且将来仍有可为,因为Web技术的发展一脉相承且标准成熟,发展虽慢但是细水长流,技术进程也比较平稳。在移动互联生态相对封闭的形势下,跨平台的浏览器技术仍有进步空间,语义网的未来也不再是梦。我们期盼一个真实、可靠,能够真正代表万维网技术延续的Web3.0,而不是Web3。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新浪网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