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炒作之火或将“摧毁” Web 3

关于 Web 3,我们到底该相信什么?

去中心化互联网是怎么回事?

互联网源自 Web 1.0 时代,紧随其后的则是 Web 2.0。如今,第三个网络时代已然来临,也就是 Web 3.0 —— 基于去中心化互联网概念的全新网络变体。

去中心化互联网当然也是互联网,其中用户是数据的唯一所有者。没有科技巨头能保留我们的信息,所有内容都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存储在点对点基础设施之上,且仅在获得我们许可才方能共享。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新主任 Eric Newton 想出了一种相当有趣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定义方式:

“去中心化网络的世界里没有大企业、也没有大政府。去中心化网络之于信息,如同农场之于食物。在它之上,每个人都能自己培植「信息」。”

Web 3.0 的优势

受够了被中心化“虐”的开发人员,正前赴后继涌向去中心化时代。

虽然作为技术社区的一部分,去中心化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众多企业已经在为相关开发人员开出巨额薪酬、希望吸引更多先驱和大牛为自己工作。之所以愿意掏出越多真金白银,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去中心化技术建立起的区块链确实能量非凡:

保障安全性和隐私性


去中心化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在于用户信息完全由自己掌控。只有我们自己想要分享,信息才能被真正分享。

正如 Eric 所言, 不会再有企业巨头把我们的数据出售给广告公司,Google 也就没法发布针对性的诱导广告。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也不会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出现在“你可能认识的人”列表当中。

可靠性

集中式互联网主要依靠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因此极易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一旦某家为全球提供大量数据的企业遭遇服务器故障,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去年,Meta 旗下 WhatsApp、Facebook 和 Instagram 应用曾崩溃数小时,瞬间令其市值蒸发约 6500 万美元。这还只是一家公司,如果整个互联网全面瘫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但去中心化互联网则完全有望避免这类问题,原因就是网络内容存储在无数端点当中。黑客很难干掉去中心化互联网上的每个节点,而且部分节点的故障也不会令整个服务器陷入瘫痪。

不再依赖集中信任机构

集中式互联网的主体一般由大型科技公司所掌控。用户会把很多敏感数据存放在这些平台上,我们也只能信任这些企业会努力保障数据安全。

虽然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安全,但有时候这些企业也会搞出敏感信息外泄的幺蛾子,辜负我们的这份信任。在极端情况下,这甚至有可能对用户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但去中心化互联网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我们自己才是数据的主人。是我们决定网上能看到哪些数据,而不是由互联网决定我们要公开哪些数据。

全是好处?这可能吗?

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去中心化 Web 3.0 完全就是炒作之下的泡沫。他们预测这股浪潮很快就会消退,就跟曾经的那些 JavaScript 框架一样。

Python 编程语言的创造者 Guido Van Rossum 不久前就曾发推文指出:就让燃烧的火球把 Web3 摧毁殆尽吧。


他的观点也不无道理。毕竟很多开发者甚至打从根上,就不觉得去中心化互联网是个什么好东西。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不经任何形式的审查

去中心化互联网这种审查缺失也是把双刃剑,虽然好处多多,但风险也不小。

其中一大风险,就是任何个人用户都有可能遭遇互联网滥用/霸凌。个人用户越聪明,就越能在网上牢牢保护好自己的敏感信息,保证大多数情况下的安全无忧。但只要稍有不慎,网上发布的信息就可能被用来作恶、甚至发动线上或者线下的针对性攻击,毕竟 Web 3.0 里可没有版主或者机器人来隐藏或删除评论。

而之所以没有这些保护措施,就是因为支持者们认为这样有违 Web 3.0 的基本原则:数据自有,不经审查。

但这事其实也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开发者可以为人们提供选项,把不合适的内容过滤掉、只留下比较安全的部分。如果非要看危险/不适合的内容,也可以明确声明,这样大家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甄别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

泛滥的 NFT 与加密货币诈骗

不可替代代币(NFT)也是一种加密货币项目,主要体现为数字艺术品的形式,而且凭借区块链技术的先进安全措施实现了不可复制的特性。

不可替代代币已经出现了好几年,虽然之前也有 NFT 在加密货币市场上高价售出的消息,但其全面起飞还是要从 2021 年说起。

NFT 和加密货币成为去中心化互联网上大部分金融活动的基本形式,靠的就是相当安全的金融交换形式。它们压根不是存在银行里,这就消除了单点故障的隐患。无论是钱还是代币,都安安稳稳地躺在用户的数字钱包里头。

因为 NFT 相当值钱,而加密货币的价格也随着时间推移而一路水涨船高,所以不少根本不了解其背后原理的投机客纷纷投身于 Web 3 领域。这帮人本以为能靠代币/加密货币大赚一笔,但却最终沦为诈骗活动的受害者。

目前最常见的欺诈手段就是“地毯拉扯欺诈”。作为一种 NFT 骗局,铸币者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大肆宣扬自己的项目,吸引更多人投资这些数字代币。而当 NFT 价格大幅上涨之后,铸币者会突然关停项目、直接卷走投资者们的钱,导致 NFT 价格急速下跌。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就是 Frosties 骗局,当时欺诈分子一共从 4 万社区用户那骗走了 110 万 100 美元。

除此之外,空投骗局、网络钓鱼骗局、拉高出货骗局和投标骗局等在去中心化社区内也是十分猖獗。每年由加密货币诈骗而造成的损失估计有 28 亿美元,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未来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中心化技术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其中集中式组织也有不少优势,至少我是没法想象没有 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 和 Google)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那时候没人给社交用户提供 Facebook,没人给开发者提供 React 和 React Native,没人继续维护 Google Workspace,我们也将彻底告别 Chrome、Dart 和 Flutter。无论引发多少争议,这些科技巨头都切实给我们带来了众多令人惊叹的技术,服务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果他们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天塌地陷了怕是要。

而且这些中心化企业再混蛋,对用户的欺诈行为也至少有迹可循,能帮助我们把问题正确归因到幕后黑手身上。这在去中心化互联网上就基本不可能了,毕竟其强调的匿名性特质将迫使我们投入大量工作,才能成功追踪到加密货币/NFT 欺诈分子。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仍对去中心化互联网保持着怀疑态度。

好的也说了,坏的也说了,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很简单,跟着好处走。

去中心化互联网将继续发展,只是无法取代中心化互联网


QuickNode 公司专门为 Web 2 和 Web 3 企业提供去中心化技术。Web 3 应用程序在创建过程中仍然会用到大量 Web 2 技术,所以中心化生态系统恐怕将继续与去中心化生态系统保持同步。

去中心化互联网并不是那种扩张型的系统,其使命并不是要取代原本的中心化技术,而是在特定领域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Odysee 基本上就是去广告版的 YouTube,Mastodon 就是没有言论审查的 Twitter,Pixelfed 则是去中心化版的 Instagram——而且绝对不会把你的数据泄露给那些专门投放针对性广告的商家。

所以,到底要走哪条路,选择权就在大家自己手上。Google 和苹果在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还将保持坚挺,毕竟他们还掌控着众多令人惊叹的出色产品。

Web 3 开发者不是“小丑”,去中心化互联网将逐步完善

Web 3.0 和去中心化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潜能。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期待有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共同为去中心化生态系统的明天而努力。

目前,企业还很难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充足的 Web 3 开发者、区块链工程师以及其他去中心化技术人员。而为了推动 Web 3 的全面普及和成熟,技术人们正在努力提供更顺畅的学习和上升通道。

是否炒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超越炒作

炒作和争议终将平息,能够一锤定音的还是实际表现。当去中心化互联网真的做好了全面取代中心化互联网的准备时,生态中必将出现各种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技术手段,并进一步发掘我们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可能性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让更多人意识到这种有趣技术的存在。多年以来,我们见证了 iPhone 的诞生与迭代,看着它如何一步步变得更好。飞行科技也从莱特兄弟的早期飞机,进化到了特斯拉的太空飞船。


互联网同样从未止步。前文提到,Web 3 不太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中心化互联网。但这只是目前的评价,也许几年后随着人们积极将其打造成一种好处更多、风险更低的技术方案,我们的判断也会彻底改变。到那个时候,中心化技术自己就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互联网的这波去中心化趋势绝不是纯纯的骗局,Web 3.0 开发者们正朝着一个可行的目标奋力探索。我们期待去中心化技术的实践落地,也不妨怀着开放的心态迎接其中那尚未被发现的巨大宝藏。

作者介绍:

Yin Long Ma,前端开发人员。Web 3.0 爱好者。

原文链接:

https://hackernoon.com/a-decentralized-internet-is-unviable-web-3-developers-are-clowns-do-these-opinions-hold-any-salt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InfoQ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