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没错,我就是来给大家安利 VS Code 的。

对前端来说,这是一款性感无比的 IDE,哦不对应该是编辑器。我们团队有大部分人已经在用了,所以这周五在组内做了一个 VS Code 小分享,来发掘 VSC 一些提高开发效率的小技巧。我相信已经有不少前端在使用它了,所以大家更有必要一起分享下日常神操作了。

为什么选择 VS Code ?

在 VSC 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开始使用了( 如何评价 Visual Studio Code? ),理由很简单:

  • 开源,免费,颜值高;
  • 微软出品,实力保证(毕竟是有 VS 团队技术保障的)

然而用了一阵发现还是 Sublime 好用,一是刚出来功能不完善,Sublime 一些技巧无法迁移过来,另外就是插件太少,实际开发略显吃力。然随着后面 VSC 一次次更新,不少新 features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微软这是在用心做产品呐!以至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有趣的是当天尤大也发微博说转投 VSC 了,可以预见这款产品未来会越做越好,方向选对了,就不怕路走错)。

图1: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而作为前端,VSC 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

图2: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VSC 本身是基于当前大火的 TS 来写的,所以对于 TS 的支持自然很好;又是基于 electron 开发,底层 Node.js 对前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如果你发现哪里不好用,你可以自己写插件呐!如果一个满足不了,那就写两个。

而对于 VSC 的扩展开发也是相当友好,你只需要5步:

  1. 申请一个 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 Account
  2. 添加一个 Personal access token ;
  3. 创建一个发布账号,用来发布你的扩展即可(以上操作完全免费);
  4. 使用 VSC 的 Yeoman 脚手架初始化你的扩展项目,之后就是调用官方提供的 API 开发你的扩展即可,就跟开发 Chrome 插件一样;
  5. 使用官方发布工具vsce来发布你的扩展到扩展市场,之后别人就可以搜到你的扩展啦!

所以对于前端来说,都是我们熟悉的技术栈,你可以作为一个使用者,也可以转身变成一个开发贡献者!

而对于 Sublime 和 WebStorm 来说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当然你也可以用 Python 或者 Java 来贡献插件,不过对于前端还是稍稍有些门槛。如果仅仅是使用的话,WebStrom 确实也很好用,毕竟人家收了钱,而且你最好买一个高配的电脑,否则代码撸多了,会卡到你怀疑人生。

一些实用扩展和技巧

这才是重点。先贡献下自己的部分扩展列表:

图3: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图4: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图5: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各位要是有啥好用的扩展也分享一下呐,大家一起 get 新姿势!(有趣的是新版的 VSC在扩展栏增加了推荐栏,这样大家能更方便的发现一些精品)

强烈推荐的几个插件:

  • Complete JSDoc Tags(好的注释不仅对项目有用,对 VSC 的代码智能感知也很有用)
  • Dash(如果你购买了 Dash App 的话)
  • EditorConfig for VS Code(统一的编辑配置对团队开发很有用)
  • ESLint(让 VSC 内置 ESLint)
  • Git History(装完输入 git log有惊喜)
  • Git Lens(让本就集成了 git 的 VSC 更加强大)
  • Path Intellisense(文件路径感知扩展)
  • Project Manager(多项目管理神器)
  • Settings Sync(将你所有的编辑器配置同步到 gist,省得在新设备上重新捣鼓)

详细的介绍我就懒得写了,大家自己去探索发现吧,一些有用的资源:

一些小技巧:

  • 每次更新 VSC 后,好好看下更新日志,有惊喜;
  • 有事没事逛逛扩展市场,有惊喜;
  • 有时间仔细看看官方文档,有惊喜;
  • 好好研究下控制面板和快捷键,你会发现很多命令不用记;
  • VSC 本身是默认 git 工作流的,基于 git 项目进行开发体验更佳,不要让自己的工作区处于非 git repo 文件夹。

总结

不管你以前是用 Sublime 还是 WebStorm,又或者是 Atom 和 Eclipse,现在迁移到 VS Code 都是灰常方便的:

图6:为什么我选择使用 VS Code进行前端开发?

最后,我为什么要安利 VS Code?

毕竟用的人越多,插件市场越丰富,解决问题更快捷,交流起来更愉快嘛!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segmentfault.com

余下全文(1/3)
分享这篇文章:

请关注我们:

共有 1 条讨论

  1. snowyying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好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